寻矿业精神,听矿业人生——我院矿业学子寻访我国化学选矿奠基人黄礼煌
作者:文、图/胡剑 时间:2023-11-28 点击数:
本网讯 为探寻老一辈矿业精神,培养学子矿业情怀,11月23日,我院在黄金校区逸夫楼辅导员工作室举办“矿业人生——寻访矿业奠基人”活动,我国化学选矿奠基人、我校原科研处处长黄礼煌和老伴受邀讲述近70年的“矿业人生”。学院党建组织员赖华、矿业文化研习传播社社长罗子贤同学以及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等专业学生党员和学生代表参与本次访谈。访谈由赖华主持。
在老伴的陪同下,黄礼煌走进了黄金校区逸夫楼“矿动力”辅导员工作室。不大不小的工作室,中间是简洁的会客桌,环桌一周整齐罗列着黄礼煌所著的书籍、摆放着一样样怀旧的纪念品。简单参观完校园和学院的黄礼煌老师感慨道:“南方冶金学院变化真大!”随后,黄礼煌安稳的入座,开始讲述属于他的矿业故事。
勤于思考,把老师难到了!
“我们那时候上学条件是特别艰苦的,我们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一有时间就扑到书本上钻研知识,也特别爱思考。”1975年之前,矿业界一直采用的是物理选矿这一方法,“有一次晚上我们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物理选矿没有化学选矿呢?”黄礼煌微笑道,紧接着他说:“我们一起去问老师,老师也被我们难住了”。赖华说:“当时的学术氛围是相当浓厚!”黄礼煌点点头,说:“当年老师说国内外还没有化学选矿,但我相信你们这一代一定能创造出化学选矿”。
迎难而上,干出来的化学选矿!
在广东矿冶学院任教期间,是黄礼煌开始化学选矿的一个重要时期,铅锌矿在先前的物理选矿工艺中无法提纯。黄礼煌表示当时完全是奔着赚到外贸经济的心态去开始以化学选矿的方式提纯铅锌矿。黄礼煌的老伴补充说:“出《化学选矿》这本书是费了好大的劲,每一个实验和数据都是经过反复的确认的。”黄礼煌说:“当时出《化学选矿》这本书最大的难题是缺少一个中心的理论去贯穿,支撑整本书的内容”。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偶然一次机会,黄礼煌发现荷兰一本杂志上《电位-pH图》一文,并受到启发,以此为基点整理出了完整的理论,同时还以这个理论编写出较为完整的化学选矿体系讲义,黄礼煌还将讲义赠送给其他学校,从此“化学选矿”一名响遍了中国大江南北。1990年,《化学选矿》正式出版,代表着矿业界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由此,黄礼煌实现了老师的期望,成为了我国化学选矿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笔耕不辍,不断创新做贡献!
黄礼煌自1982年在南方冶金学院任教,一直从事化学选矿的教学,并不断进行各项研究,在他的任教期间乃至退休后,仍旧醉心科研、著书立说,黄礼煌共出版了九本专著,其中七本专著都是退休后出版。他经过16年的理论对比和方案研究,研究出了低碱介质浮选分离法,解决了德兴铜矿“铜硫分离”和“铜钼分离”两大难题,并撰写出版了《浮选》,提出的金属硫化矿低碱介质浮选分离新工艺是对矿冶界的又一大贡献。2015年,黄礼煌作为化学选矿的领军人物在此方面的突出贡献被编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第三版的人物卷。
他还在老伴支持下编写了自传。访谈现场,黄礼煌诵读自传序言中写书的初衷:“为了鼓励后人从小立志,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学习的伟大志向......以一生度三世的干劲和精神,终生不休,献身科教事业,服务社会,任劳任怨......”。
最后他向在场的矿业类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能够踏踏实实做学问、脚踏实地做人,传承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勤学创新的矿业精神。
黄礼煌,男,1937年出生,赣州市龙南人,教授。1955年考入中南矿治学院,1959年在东北工学院选矿研究班跟随苏联专家进修一年,1960年2月大学提前毕业,先后在衡阳矿业工程学院、广东矿冶学院、南方冶金学院(现江西理工大学)从事选矿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独立撰写了《化学选矿》《金银提取技术》《稀土提取技术》《贵金属提取新技术》《浮选》《金属硫化矿物低碱介质浮选》等著作。参加编写了《选矿手册》《化学选矿》统编教材等,2015年被编入《中国冶金百科全书·矿冶卷》第三版人物卷。曾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选矿学会委员、中国黄金学会理事、《江西有色金属》编委等职,获省部级多项科技进步奖多项,是我国化学选矿和金属硫化矿低碱介质浮选分离新工艺的创始人和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