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介绍
作者:admin 时间:2025-03-28 点击数:
地质工程专业简介
地质工程专业自2008年创办以来,同年即开始招收本科生。历经十余载的耕耘,2017年荣膺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榜首;2019年,获批成为江西省一流专业;2021年,更上层楼,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再次蝉联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并荣获江西省四星级本科专业建设称号。在全国高招网、校友榜中,本专业位列全国地质工程专业第17名,彰显了其卓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本专业以地质学和工程学为基石,凸显岩土特色,拥有坚实的办学基础和优越的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组建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专业定位与目标
本专业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地质人才,满足资源勘查与开发、各类工程建设,以及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的需求。紧扣国家发展脉络,适应学科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系统掌握地质工程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他们将具备较强创新实践能力、良好人文与职业素养,拥有一定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胜任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资源勘探与采掘、岩土钻掘与工程监理等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毕业生将广泛就业于城镇建设、土木水利、能源、交通、资源开发、国土防灾等各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单位。
二、学科方向
地质工程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发展对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需求,结合稀土、钨、铜等国家战略资源的勘查与绿色高效开发,形成了以下三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
1. 资源勘查与绿色开发
2. 地质灾害预测及防治
3. 基础工程与岩土钻掘
三、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近年来,教师们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及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项目总经费逾1000万元;荣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与科学奖励10余项。
本专业以地质学和工程学为根基,凸显岩土特色,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不断革新,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在地质灾害预测防治领域,本专业聚焦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地质灾害预测及防治、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环境岩土等特色研究领域。以工程地质稳定性分析及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理论为基石,在矿山环境治理与岩土工程建设的成灾机理、防灾减灾前沿技术研究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
四、教学与人才培养
本专业拥有宝钢优秀教师1人,省级人才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教学团队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地质类课程教学竞赛奖励3项、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大赛特等奖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一等奖1项;获批江西省一流课程3门,江西省高校共享育人课程1门;出版特色教材10部,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
本专业拥有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地质实验室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配备了大量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地质工程实验室下设基础地质实验室、岩石力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勘察实验室、钻探实验室、水文地质实验室等13个分实验室及1个地质标本陈列馆(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并建有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注重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与课程建设,通过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们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打造了一批精品课程,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本专业充分体现“厚地质基础,通工程理论,重实践操作”的教学思路,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地质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构建地质工程课程体系为主旨、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附:专业名师风采
陈飞简介

陈飞,男,湖南邵东人,1969年10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他身兼多职,包括房屋建筑工程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一级建造师、水利工程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造价员,以及全国建筑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同时,他还是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矿山复垦、环境影响评价、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绿色矿山专家库专家。
1992年,陈飞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钻探工程专业,随后在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从事地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长达18年。期间,他主持了大中型工程项目50多个,在地质灾害治理、基础工程、深基坑工程等领域担任项目经理的多个项目荣获“湖北省楚天杯奖”、“武汉市黄鹤银奖”、“武汉市优秀基坑奖”以及国家“鲁班奖”。
2010年7月,陈飞加盟江西理工大学,从事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全国研究生教学研究面上项目1项、全国工程硕士在线课程1项。同时,他还主持了江西省教改项目4项,荣获江西省一流课程2门、江西省高校育人共享课程1门、江西省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他出版专著2部、教材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发表论文62篇。此外,他还荣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科技奖励10项,以及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他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教学贡献,被评为宝钢优秀教师、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赣鄱师魂人物、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